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短篇小说阅读

第十章 始皇帝很有自信解决这些问题

发表时间: 2024-09-06


滞留下来不记得籍贯的人是个问题,也不能就此不管。

蒙毅仔细思索以后,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让这群人跟着赵泗一块去咸阳种地。

没办法,记不清籍贯也得开身份证明,不可能就因为他们记不清楚籍贯就让他们当黑户。

留在琅琊当然也可以,但是这群人说实话各个都是人才,领了新的验传归家的人都单独备册了。

毕竟他们是目前大秦境内仅存的拥有丰富远洋航行经验的水手。

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情,还要单独抽调出来的,记得清楚籍贯的让他们归家是始皇帝的仁慈,记不清楚籍贯连自己家在哪里都找不到就压根没必要打散进入地方,还不如直接籍贯录入咸阳附近,日后征召抽调也省的麻烦。

另外,红薯土豆玉米三种新粮,这些水手大部分也都有一定的经验,最起码见过不是?

赵泗负责耕种新粮,总得有能用的人手。

至于出海归来的船只,自然被琅琊当地官府保留保养维护。

赵泗出海环游世界,人手不足工具不足,航行途中靠岸也没有正经的港口可用,以至于大部分船只都破破烂烂。

有些船只稍微修补都还能使用,却限于条件不足,最终只能遗留海外,分外可惜。

眼下十六艘海船虽然破旧,但是好歹能用,也是大秦目前仅存的具备远洋能力的大船,当然要妥善对待。

“海船妥善修复,另外于琅琊再行营建四艘海船,补足二十艘海船。”

“大巡未完,但农时不可误,你带赵泗一行折返关内,交付王贲,种植新粮。”

始皇帝一一吩咐。

赵泗献上了世界地图和航海图,对于大秦来说是一次新的开扩和探索,同时可以极大程度上丰富大九州说的实际理论支持。

大九州说于秦朝盛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秦一统天下以后,因为制度原因不可避免的继续向外扩张探索。

南北之地,加起来将近百万秦军。

若只是为了自保,脑子抽了才会在边境放置那么多秦军。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大秦的科技水平对于周边国家呈碾压状,北方胡人也是乱成一片,匈奴虽然已有崛起之势,但距离草原诸部皆称匈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不客气的说,大秦的边军再降低三分之二自保都绰绰有余。

最起码现在来看经济支出和收获已经完全不成正比,南北百万秦军,如今就像一个无底洞一般。

耕战制度成就了大秦,但又不可避免的将大秦推向了另一个深渊。

而九州说,很显然和大秦的耕战体系有所违背。

若按九州说,大秦一统天下,已经占据了天底下最为富硕的土地和疆域,其他地区皆为蛮荒之地,得不偿失,大秦的耕战体系崩塌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而大九州说能够盛行说白了就是契合了大秦的耕战体系。

跨过隔绝赤县神州的汪洋和高山以后,还有和赤县神州一般富饶的土地等待征服。

大秦南北齐发力,北边是草原荒漠雪山,南边是毒虫瘴气深山老林。

大秦已经正在尝试跨过南北的天然屏障寻找新的大州。

而徐福出海寻仙,或许也并不简单的是出海求仙,探索新的世界或许也是任务中的一环。

眼下大秦一统天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例子。

而始皇帝又本能的察觉到大秦帝国的隐患,亦或者察觉到了商鞅法的隐患。

如果始皇帝是商鞅法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压根就不会有天下一统以后大儒淳于越和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的朝堂斗法。

始皇帝自己本身也在不断的取舍当中,否则淳于越根本没有斗法的机会,更不会成为长公子扶苏的老师。

而李斯,能够从这次斗法中获胜,必然不仅仅是单纯的推崇商鞅之法,必然也主导了大秦律法一定的改革。

秦国以法家治国,但法并非一成不变。

律法也是一改再改,商鞅没那个本事制定出只要照本宣科一成不改就能让秦国一统天下的制度。

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人能够制定出来。

秦国每一次国君的更换,主政人员的更换,都会导致律法一次一次的补充修订。

甚至很多商君时期制定下来的法律到了现在李斯当政早已经面目全非,奖罚程度也区别甚大。

其不变的是耕战体系和吏治体系。

耕战体系保证了秦国的战争动员力,数量充足基础知识完备的吏员保证了秦国律法的执行和奖罚制度的执行。

而现在,秦国的耕战体系和吏治体系同时出了问题。

一统天下以后,可供征服的土地皆已纳入王土,可是有功之士太多了,等待着立功的人更多。根深蒂固的老成军功世家倒是渴望阶级固化,但是那些新兴的军功贵族明显有更多的渴望。

甚至于涉及底层有功将士的土地分配上也出了问题,因为原来秦国的本土良田都被封赏的差不多了,六国那里倒是有地,可是谁愿意把地分到国外去?

而相比较于耕战体系的岌岌可危,大秦的吏治体系早已经千疮百孔。

或者说,早在秦始皇继位初期吏治体系就已经开始不断爆雷了。

秦国令人称道的制度执行力是要靠大量的吏员来推动的。

故而,秦国吏治的最巅峰时期即为商鞅主政的时期。

尔后每一次土地的开扩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次吏治的倒退。

人口和土地的增加付出的代价就是政府执行力和中央掌控力的降低。

只有花费大量时间重新在新土推行秦法,培养吏员,才能够弥补空缺。

始皇帝继位以后,出现成蟜判乱,昌平君反秦。

成蟜尚且声势不大,勉强在控制范围之内,昌平君反秦甚至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伐楚战争的失败。

二者反叛不可避免,但能够掀起如此浩大的声势就说明秦国的吏治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监察力度和中央掌控力度下降极为明显。

而在秦国一统六国以后更加明显,项家私兵,张良刺杀,会稽太守包藏祸心……

这都说明秦国的吏治已经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崩坏。

而这些,始皇帝都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出来,但他骄傲的认为,在自己的镇压之下,这些都不是问题。

耕战体系停滞?那就征服新的土地?

吏治倒退?那就花费人力物力继续培养。

十年?二十年?只要时间充足,他就有自信解决这些问题。

而赵泗这次带回来的东西,也相应的显得弥足珍贵。

不管是世界地图,还是三种新的农作物。